物聯網於 1990 年首次被討論,但這一新興領域的影響直到現在才顯現出來。物聯網 (IoT) 仍在塑造我們製造產品、 管理建築物和從周圍環境收集數據的方式。通過將智慧引入邊緣設備,我們可以在一個全新的水平上處理和理解我們收集的大數據。這意味著系統功能更好,例如能夠專注於預防保健的 更好醫療保健系統 、更有效地管理建築以及更好的生活品質。儘管如此,物聯網設備的快速採用還是以其規模讓我們所有人感到驚訝。 物聯網分析 估計,到 2025 年,物聯網連接將超過 270 億個。物聯網技術的快速採用引發了一個有趣的問題:一旦我們有100億台額外的設備連接到互聯網,現有的互聯網協定(稱為IPv4)能否為所有互聯網使用者容納足夠的IP位址?

現有互聯網協定的局限性
互聯網協定 (IP) 旨在作為網路層通信協定,用於跨各種網路邊界傳輸數據報。互聯網協議是通過實現互聯工作來 建立互聯網 的基本組成部分。目前的網路協定 IPv4 由 美國國防部 開發,於 1982 年首次在 SATNET 上投入生產,並於次年全面部署在高級研究計劃局網路中。IPv4 依賴於 32 位位址空間,總共提供 4,294,967,296 (2³²) 個唯一 IP 位址。

當可用IP位址被限制為大約40億個唯一標識符時,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額外部署100億個物聯網設備可能會導致問題。企業已經通過實施網路位址轉換和其他技術層找到了解決此問題的解決方案,使多個本地連接的設備能夠共用單個位址。這些類型的連接稱為子網。
IPv6 和物聯網革命
世界各地的組織和城市對利用物聯網設備和邊緣人工智慧的力量越來越感興趣。IPv6 引起了商界的極大興趣,2021 年 11 月,谷歌測得全球 IPv6 採用率 為 33.55%, 其中印度、馬來西亞和臺灣等國家處於領先地位。IPv6 協定已被提議作為解決IP位址短缺的潛在解決方案。IPv6 位址的長度為 128 位,理論上可以容納 近 340 個十億個 唯一 IP 位址,從而為數十億設備和互聯網使用者留下足夠的連接空間。

我們需要容納多少台設備?
根據 Statista 的數據,到 2025 年,全球最終使用者在物聯網解決方案上的支出將達到 15670 億美元。隨著企業正在尋找更多通過數據瞭解其流程的方法,並且消費者越來越多地投資於將健康等問題掌握在自己手中,對無線邊緣設備的需求正在增加。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把智慧嵌入到世界上的每一件實驗室設備和工廠機械中。對於物聯網和邊緣人工智慧來說,現在是時候了。我們將看到數十億台設備連接到互聯網,使我們的生活更加高效、數據驅動和方便。
Ambiq 如何提供説明
Ambiq® 將為全球數十億無線物聯網設備啟用邊緣人工智慧。AI 推理的計算非常耗電,但藉助 Ambiq 的超低功耗解決方案,基於專有的亞閾值功耗優化技術 (SPOT),®我們可以將邊緣 AI 功耗降低到納安數量級。
簡而言之,我們的解決方案使邊緣智慧無處不在。